热点新闻
  相关动态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当前位置: 首页>>创建征文>>正文
 
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6-05-13 15:15 李晓红  审核人:

【摘要】我们当下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舞台的主角,肩任着复兴中华的重任,如今大学生的培育现状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将来,其价值取向也将影响到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随着高等教育趋向国际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也在国内迅猛崛起,培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改变,给高校党建在基于中外合作模式下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对高校大学生的培育过程和对社会价值观的实施践行高度重视,把它视作强大的思想武器,作为科学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象征,这种合作办学的培育方式,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他们的价值观带来了困惑和冲击。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西方的教育和交流模式的增多,合作西方的一些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不断的渗入到这些中外合作学子的思想观念里,对其思想和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基于在这样一种复杂和多元的环境下,如何剖析和重视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培育,使其树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是当前高等教育背景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特性  

1、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并存。  

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实属中国人最为熟知的两大西方哲学,也是对国人影响力较大的两大思想体系。马克思自传入中国以后,影响了几代人,它使人们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世间万物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正确反映世界规律和世界本质的认识才是理性的,才可称之为真理。但对于真理性认识的尺度不是看它对于人的用处有多大,而是看它是否事物本身的规律和本质,其尺度具有客观性。实用主义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的时候已经成为美国的主流思想。它的特点在于其真理论,也是俗称的不可知论。它认为人们的认识只限于经验,认为真理是对经验的一种解释,解释得通才是真理,才对人们有用。它在实践中只在乎能否给人带来益处,却不管行动是否切合实际。大学生是关乎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一定程度上同于社会政治价值的晴雨表。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尽管在求学期间会面临中外多元而复杂的思想冲击,但大抵人还是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但仍存在部分学生不够坚定,奉行实用主义。所以在思想上,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间,他们面临着选择。[1]

民族精神上,爱国主义与崇外观念并存。  

倡导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为我们高校育人指明了方向。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前,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我们理应坚持,也理应持以爱国主义的精神来建设我们的国家。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接受爱国教育的过程中,理论部分偏多,缺乏一定生动性。大多课程分布会侧重于语言课和专业课上,而鲜有时间来安排相关爱国主义的课程和举办相关特色教育活动。在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面临合作国家新文化的冲击,往往只看到从外籍教师和国外文化上看到其优越性,而这种向往不知不觉会影响到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崇尚外国美好生活之间,他们面临着选择。  

理想追求上,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并存。  

中国是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以作为社会义的道德原则。它强调集体是主体,个人应该服从大众,集体利益应高于人利益。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必须以捍卫集体利益而舍弃个人利益。它调节了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的基本取向,使得人们在获取个人利益前思量,是否是建立在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而西方的个人主义源自于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它强调个人成就,注重自我。它认为个人才是价值的核心,个人的利益高于集体的利益。在文化教育上,在采取讨论教学法时,西方课堂往往比较自由和活跃,学生的提问很多,不同于中方课堂大多是听的状态。有些外教老师面向中方的学生沉默有时会特别沮丧,以为学生对自己的课程不感兴趣,其实只是两国之间价值观的差异罢了。在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受到不同道理理念的影响,在坚持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之间,他们面临着选择。  

由于基本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中西两方在思想体系、政治信仰、社会制度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大学生存在价值观差异也正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种表现。作为一种中西文化的交汇,这种现象不足为奇。但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中外合作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差异无形之间就成了意识形态的一种较量。而我们大学生生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可塑性和可影响性,也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让我们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使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能经得住西方文化的思想渗透,以保卫和传承我们固有的价值观念。  

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中化合作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引进了一定的国际高等教育资源,作为日趋增长的一个群体,在授受西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无形也会接触到很多西方的价值观念。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的思想核心,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我们高校担负着培养新一批青年人才的重任,应把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尤其在中外合作办学这种特殊的体制下,指引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并入心。[2]

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一元化办学指导思想。  

中外合作背景下的学生,在接触西方教学理念的同时,还会有和外籍老师的深入交流,使他们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所以如何紧握住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提高中外合作大学生的认同感,是我们亟需入手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3]可见,我们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明晰,必须旗帜鲜明的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一元化的内涵价值理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在教育队伍上,优化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团队。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引导是关键。思政教师的讲授能力和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教学方法和模式都无不影响着现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必须有一支优秀而稳定的团队,该团队必须有广博的见闻,了解和熟知国内外的多样化思潮,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和大学生接触更为密切的队伍,那就是辅导员团队,他们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思想动态,他们的政治素养直接关乎到学生的发展。所以,辅导员团队也必须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导向,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二来要懂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引导;三来学习合作国家所使用的语言,了解合作国家的文化习俗,课后能增强和学生的交流。这样,即便是面对中外合作背景下思想活跃的学生,也能应付自如。  

在教育方式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校园内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式是在课堂,如何在课堂上融入核心价值观,以实现系统性和专题性相结合,那么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都有待课程开发的加强。只有将其深入教材和课堂,才能为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理论固然重要,实践也不可少,组织相关的征文、主题班会等专题比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由于在中外合作背景下,这些学生需完成国内和国内的阶段课程,对于后两年在国外学习的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有一定难度,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如腾讯微信、腾讯微博、QQ和E-mail和学生保持联系,适时开展思想情况调查,及时引导。  

在教育环境上,学校和社会共创良好社会氛围。  

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产生影响来自于方方面面,而多样化的方式交织和渗透就形成了一种氛围。环境相对理论传授来讲,它更为直观,也更为深刻。因此,在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应着眼于给他们创造一个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风、学风的良好环境当中。协调好异国思想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创造丰富、和谐的氛围;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创造诚信、友善的氛围。此外,社会也应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创造良好条件,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大众媒价的思想导向,创造公正、法治的氛围;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APP和广播电台传播正能量,创造富强、民主的氛围;这些都是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在中外合作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切实践行意识形态的工作,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学校须予高度关注,让中外合作背景下培育的大学生能全面而又均衡的发展,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胜伟: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3-34。3838   

[2]秦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创新[J],金陵科技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典》,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第449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备案:湘ICP备05008287号  湘教QS3-200505-000119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远大二路泉塘  邮编:410131  电话:0731-84073065  传真:0731-84073059  
网站设计:图文信息中心